南方有持续性阴雨天气 冷空气影响趋于结束******
中新网2月2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,2月上旬,南方有持续性阴雨天气,其中,2月2至5日,江淮、江汉、江南、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有一次小到中雨天气过程,广西、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,局地暴雨。冷空气对我国的影响趋于结束。
南方有持续性阴雨天气
2月上旬,南方有持续性阴雨天气,其中,2月2至5日,江淮、江汉、江南、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有一次小到中雨天气过程,广西、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,局地暴雨。此外,2月6-8日,南方地区还将有一次大范围降雨过程。
冷空气影响趋于结束
冷空气对我国的影响趋于结束。但2月2日,江南大部、贵州中东部、青藏高原东部等地仍有4~6℃降温,局地8℃左右。
琼州海峡等海域有大雾
2月2日早晨至上午,雷州半岛东部沿岸海域、琼州海峡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。此外,广东西南部、海南岛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,局地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。中央气象台2月2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。
未来三天具体预报
2月2日08时至3日08时,西藏东部、陕西南部、河南西部和南部、湖北西北部、川西高原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。西南地区东部、云南中南部、江南北部和西部、广西大部、海南岛大部、台湾岛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。黄海、东海、台湾海峡、巴士海峡、南海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~6级风、阵风7~8级。
全国降水量预报图(2月2日08时-3日08时)。图片来源:中央气象台网站2月3日08时至4日08时,新疆伊犁河谷和南疆西部山区及阿勒泰山区、西藏东南部、陕西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。江南大部、西南地区东部、云南中南部、广西、广东中西部、海南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,其中,湖南西南部、广西东北部等地局地有大雨(25~35毫米)。东海、台湾海峡、巴士海峡、南海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~6级风、阵风7~8级。
全国降水量预报图(2月3日08时-4日08时)。图片来源:中央气象台网站2月4日08时至5日08时,内蒙古东北部、黑龙江西北部、新疆北疆北部和西部、西藏东南部、陕西南部、湖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。江淮、江南、西南地区东部、云南南部、华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,其中,湖南中部、广西北部和南部等地局地有大雨或暴雨(50~65毫米)。东海、台湾海峡、巴士海峡、南海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5~6级风、阵风7~8级。
全国降水量预报图(2月4日08时-5日08时)。图片来源:中央气象台网站“乙类乙管”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?疫情信息如何统计?总台独家专访吴尊友******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,对于疫情监测数据通报、病毒变异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感染,我国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继续实施监控,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,他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。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:大家都在担心在国际上的奥密克戎BQ系列,然后包括XBB系列的变异株,它们在我们实行“乙类乙管”,出入境打开以后,进入国内会掀起第二轮的感染,这是大家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,您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。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我们也对国际社会的各个国家流行的新毒株的情况进行了解追踪,那么同时对国内发生的疫情也进行了毒株变异的监测,特别是从境外回国人员当中也检测到这些毒株。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疫情,取决于变异的毒株和我们刚刚流行的这些毒株之间,在结构上面有多大的相似性,或者说它的变异差异有多大。从目前来看,因为它的变异也是奥密克戎亚型里面的分支的变异,马上造成新一轮传播的这种风险的话,应该说不会太大。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:还有一种担心是认为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,感染的人口基数也大,会不会产生新的变种,从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病毒序列,或者说整个世界的病毒的进程。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优化防控策略以后,本地传播的疫情病例数在有一定的水平和规模的情况下,确实存在着新的变异毒株的可能性,我们也密切关注。所以在“乙类甲管”调整为“乙类乙管”的疫情监测方案当中,就专门提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监测,在现阶段,每天都在进行新的毒株的样本收集和测序,来对它的变化进行监测。从目前的结果来看,我们现在发现的所有的毒株,都是已经在国际共享平台上分享的毒株,也就是说在国外已经报告了,或者说主要是从境外流行以后传入中国,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国内新出现的变异毒株。 为指导全国各地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工作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疫情监测方案》,及时动态掌握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,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规模、强度和流行时间,动态分析病毒株变异情况,以及对传播力、致病力、免疫逃逸能力及检测试剂敏感性的影响,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。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:对于之前疫情通报的数字和自己本身的感受,很多公众觉得差距比较大。我们国家一直的疫情统计和发布的疫情信息,是如何去监测和统计报告的?现在有没有相应的调整?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:在武汉疫情控制以后,到我们优化防控方案这期间,是叫严格管控时期。每一起疫情的源头、造成感染的毒株,几乎每一个感染者都能够被诊断管理,所以我们采取的是一个计数统计。现阶段由于防控方案的调整,报告病例数和公众感觉的数字,存在着一定的差距。造成这种差距有两个方面的原因,一个是不再实行行政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了,除了重点机构重点人群以外,采取的方法是愿检尽检的方法,这样的话检测的人数、报告的人数就有明显的下降。第二个方面,疫情的感染者主要以轻症为主,多数人还在家庭自我休息调整、进行抗原检测,这一部分也没有纳入到传染病报告,这就造成了这样的差距。为了更好地做好统计工作,联防联控机制制定下发了新冠病毒感染“乙类乙管”疫情监测方案,采取的是多种渠道的监测,包括住院病例的报告监测、核酸抗原检测的数字统计,还有重点机构像养老福利机构的监测,再有像学校学生的呼吸道症状的监测,以及对部分病人的检测。还有我们在全国设立500多个流感哨点监测。我们采用了多种统计方法综合运用,也能够相对准确评估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,能够对于疫情的发病,流行的强度,流行的趋势,流行的时间做出研判,对防控效果作出评价。在过去几年,欧美国家和全球其他的国家实际上也是采取这样一个统计方法,它主要就是通过抽样的方法来反映总体情况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